高校交叉科学的发展(2)
3 高校交叉科学发展现状
若不突破传统学科的束缚, 高校就不能培养出拔尖的创新人才。 忽略交叉科学的教育是我国创新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。目前,大学教育还处于传统的学科分类基础上,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理工科和文科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。在传统学科教育理念的影响下,学生的学习行为会不自主地具有学科范畴特质, 甚至只愿意接受本学科范畴的理论知识,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。在此形势下,高校急需转变老旧的学科教育理念。
国内高校院系建设的基础是一级学科及二级学科,凸显的是同一学科范围内的纵向联系,忽略了不同学科领域间的横向联系,减少了不同学科间的相互交流。 这种弊端在研究生阶段体现更甚,每个人只在自己的纵向领域中越做越深, 而忽视了横向的拓展。在1998 年,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局就已经共同发布了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》,内有11 个类别(不包括军事学),其下设71 个二级类、共计249种专业。但是在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中都没有提及交叉学科,也没有在国家标准中的“学科分类与代码”分类中找到有关于交叉科学的这一分类[2]。 这种传统的分类方式可能对各个高校学科发展产生单调性和隔离性,而交叉科学又由于跨学科的性质而找不到自身的定位,从而导致在无意中扼杀了众多新兴的交叉学科。 而交叉科学环境的匮乏,必然会限制创新人才的培养。
4 交叉科学培养人才的途径
我国研究型大学具有全面的学科类别、教研水平高、生源质量优良等特点,基于这几点,可以从理念及实际运作两个方面辅助交叉科学的发展。现如今科学发展成高度综合的状态,有且只有具备多元学科背景的人才才能适应现今的发展趋势。 因此,高校内的教育人员要改革、提倡多学科的教学,并有可能在小初高中阶段,充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。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, 师资团队和课程系统需要进一步优化,从最初就树立起符合高层次人才成长环境的交叉科学的教育理念。
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,尽量淡化对具体专业的边界限制,设置相关的交叉课程。 课程的设置需要突破现如今单一学科知识领域的固有框架,可以以现在的科技、政治及经济等问题为核心,进而开设跨越不同学科的交叉课程,甚至还可以联合著名院校,设立在线交叉课程,更大地拓展学生思维范围。此外,能否营造出交叉学科的学习文化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。这种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学们的阅读的思维方式,还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多学科下的交叉研究, 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具有交叉科学特点的论坛、讲座,引导具有交叉科学研究意愿的老师进行他们的研究项目,同时也鼓励学生本人进入教师的研究团队,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交叉科学学习氛围的营造。
[1]路甬祥.学科交叉与交叉科学的意义[J].中国科学院院刊,2005,20(1):58-60.
[2]王根顺,汤方霄.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[J].成才之路,2017(29):1-2.
[3]张琳.交叉科学研究:内涵、测度与影响[J].科研管理,2020,41(7):279-288.
[4]Apostel, L.O., Interdisciplinarity Problem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[J].Washington,D. C: OECD Publications Center,1972.
[5]张雪,张志强.学科交叉研究系统综述[J].图书情报工作,2020,64(14):112-125.
文章来源:《煤炭科学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mtkxjs.cn/qikandaodu/2021/0616/472.html
上一篇: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
下一篇:论赫伯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