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创煤经合成气制烯烃新捷径,这位女科学家讲(2)
潘秀莲说,这项技术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将“反应物分子的活化”与“中间体碳-碳键偶联”这两个关键步骤分开在两种活性中心上进行。首先,合成气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变成活泼的中间体,随后,中间体小分子在“笼子”(沸石分子筛孔道)中按照一定规则组装形成产物。
正优化催化剂,初步建成合成气直接转化新技术平台
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用到以烯烃为原料生产的物品,比如塑料杯、保鲜膜等。烯烃的传统生产技术依赖于石油资源,那么如何在节水的条件下用煤生产烯烃?
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
“催化剂从实验室的几百毫克放大到吨级,并完成了千吨级工业性试验,可以说这速度是非常快的。”潘秀莲说,这得益于基础与应用研究团队强强联合,与企业产研融合、协同攻关的合作模式。
陕西榆林,千吨级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工业试验装置。受访者供图
乙烯、丙烯等低碳烯烃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,日常生活中的塑料杯、保鲜膜、吸管等都是以烯烃为原料生产出来的。烯烃的传统生产技术高度依赖于石油资源,而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为“富煤、贫油、少气”。
“千吨级全流程工业试验装置可以说是‘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',能把工业化可能遇到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,并提前验证解决。”陕西延长石油(集团)科技部部长王军峰介绍,按照工程经验,公司计划按照30万吨-60万吨规模进行产业化放大。目前,项目团队正持续优化催化剂,同时对工艺流程和分离系统进行优化设计,力争早日实现该技术的产业化。“作为龙头装置,其可以把合成气高效转化为乙烯和丙烯,往下游可以制成聚烯烃,用来生产塑料制品等。随着后续产品的丰富,附加值也将越来越大。”
文章来源:《煤炭科学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mtkxjs.cn/zonghexinwen/2022/0729/577.html
上一篇:地产煤炭板块领涨,科创板50ETF(588080)跌0.72%
下一篇:港股午评:恒生指数涨0.61%,恒生科技指数涨2.